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验证车辆在碰撞临界速度下的耐撞性,基于EN 15227-2008标准,对某编组列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碰撞速度设置为临界速度42 km/h,分为固定编组和重联编组2个工况.模型中考虑了钩缓装置和吸能装置的力学特性,通过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车体变形、能量变化等指标分析来验证车辆的耐撞性,并对2种编组形式的碰撞响应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列车的2种编组方式耐撞性能均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车辆端部(包括一位端和二位端)安装防爬吸能装置可有效防止列车爬车并提高碰撞临界安全速度;重联编组的耐撞性能更加优良,但其碰撞损失经济成本较高,可以进一步改进重联处吸能装置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车辆编组形式在整车耐撞性设计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推荐文章
船舶碰撞机理与耐撞性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船舶碰撞
机理
耐撞性
结构设计
研究综述
高速列车吸能结构设计和耐撞性分析
固体力学
耐撞性
有限元方法
吸能结构
高速列车
基于连续响应表面法的汽车结构耐撞性仿真优化
连续响应表面法
耐撞性
设计优化
显式有限元
基于有限元的半永久性车钩耐撞性分析
半永久性车钩
耐撞性
有限元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临界碰撞速度下的编组列车耐撞性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机车车辆 学科
关键词 编组列车 临界碰撞速度 车钩 耐撞性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Subject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U27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7842.2021.03.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编组列车
临界碰撞速度
车钩
耐撞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机车车辆
双月刊
1008-7842
11-1917/U
大16开
北京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
80-26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8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45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