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推荐文章
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油茶籽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风味
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花生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菜心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分析及风味品质评价
菜心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风味品质
青方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方法比较研究
青方腐乳
风味物质
萃取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肉鸭胸肌特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
来源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肉鸭胸肌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ROAV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2-41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83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22.02.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肉鸭胸肌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ROAV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畜牧兽医学报
月刊
0366-6964
11-1985/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82-453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62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