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林业科学研究       
摘要:
试验设计了复火温度(80、100、120 ℃)和复火时间(1、2、3 h)二因素三水平试验对杜仲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脱镁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120 ℃时尤为明显,且叶绿素、氨基酸的减少分别快于脱镁叶绿素和蛋白质;糖胺化合物在复火处理的前1 h内有所增加,增幅以100、120 ℃明显大于80 ℃,但以后均持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判断,100 ℃复火1~2 h或80 ℃复火2~3 h有利于杜仲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推荐文章
杜仲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杜仲
茶饮料
加工技术
柿叶茶、杜仲雄花茶、绿茶和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柿叶茶
杜仲雄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活性
杜仲茶果冻的研究
杜仲茶
果冻
品质
杜仲茶酸奶的研制及茶粉、绿原酸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杜仲茶粉
酸奶
绿原酸正交试验
品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Ⅱ.复火对杜仲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67.1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1498.2000.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尚胜 浙江大学茶学系 16 285 9.0 16.0
2 童启庆 浙江大学茶学系 25 489 12.0 22.0
3 翁蔚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4 20 3.0 4.0
4 韩颖生 浙江大学茶学系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杜仲茶
复火
品质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1-1498
11-122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万寿山后林科院
198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