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选择弓形虫表面抗原P22、P30的有效基因片段,共同构建在同一克隆载体pUC19和表达载体pGEMEXTM-1上,并保证其连接方向及开放读码框的正确.方法根据已发表P30基因序列,用PCR技术调取所需基因片段,P22基因片段来自重组质粒pGEX-2T-v22,将两片段定向克隆于克隆载体pUC19及表达质粒pGEMEXTM-1上,用酶切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酶切产物经电泳显示条带清晰,P22、P30基因片段的泳动位置分别在446bp和860bp的位置,与预计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复合基因片段方向及序列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含有P22、P30基因片段的质粒重组体,保证了两基因连接方向、序列及开放读码框的正确,为今后两基因的进一步复合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有弓形虫表面抗原P22、P30复合基因的载体构建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弓形虫 P30基因 P22基因 克隆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2.5
字数 23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02.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伟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232 1688 18.0 29.0
2 刘师莲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33 152 6.0 10.0
3 耿昭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23 89 6.0 7.0
4 卢翌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14 74 5.0 8.0
5 何深一 山东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38 178 8.0 11.0
6 古钦民 山东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26 132 7.0 10.0
7 胡海燕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27 96 5.0 8.0
8 李瑛 山东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38 138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弓形虫
P30基因
P22基因
克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