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健康鲜鸡血为原料,对制备亚硝基血红蛋白的最佳pH值、亚硝酸钠、抗坏血酸的最佳添加量等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的最佳添加量为0.3g/100mL血液;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最佳添加量为0.3g/100mL血液;混合液pH值为6.1所制得的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含量最高.合成色素水溶液以及色素加热后用80%丙酮抽提所得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50~700nm处绘制其吸收曲线,发现在563.3nm、538.8nm、477.9nm处有吸收峰,与亚硝基亚铁血色原的吸收图谱一致,确定合成产物即是亚硝基血红蛋白.
推荐文章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合成及其应用
一氧化氮
亚硝基血红蛋白
肉制品
亚硝基残留量
亚硝基血红蛋白制取影响因素的研究
猪血红蛋白
亚硝酸钠
亚硝基血红蛋白(HbNO)
新型肉品着色剂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血红蛋白
亚硝基
亚硝基血红蛋白
合成参数
亚硝基亚铁血色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鸡血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工艺参数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鸡血 亚硝基血红蛋白 合成 参数
年,卷(期) 2003,(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7-3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22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03.z1.07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55 2418 25.0 35.0
2 霍晓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1 257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鸡血
亚硝基血红蛋白
合成
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