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3/04在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完成.①选择重庆文理学院教师203名,女107名,男96名;25~35岁117名,36~60岁86名;教授及副教授84名,助教及讲师119名.②采用成就动机最表、症状自评量表对203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开始评定前,先由统一的工作人员将量表具体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试者交待清楚.然后,让其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最近1个星期".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的,均应提醒受试者予以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③成就动机量表共30个题目,分为避免失败动机、追求成功动机两部分.平均分越高,表明相应的动机越强烈.④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因子,按5级评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逐项计算各因子分,以列表形式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203名受试者全部完成问卷调查.①高校教师成就动机的基本情况:203名教师追求成功动机均值分数明显高于避免失败动机均值分数[(1.63±0.46)分,(1.52±0.45)分,t=3.13,P<0.01].男教师避免失败动机分数明显低于女教师(t=2.14,P<0.05).青年教师追求成功动机分数明显高于中老年教师(t=2.31,P<0.05).助教、讲师避免失败动机分数明显低于副教授、教授(t=2.97,P<0.01),而追求成功动机分数明显高于副教授、教授(t=2.57,P<0.05).②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高校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2.12~1.94,P均<0.05),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3.24~3.94,P均<0.01).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6~-2.59,P均<0.01).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9~3.86,P<0.01或0.05).③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避免失败动机除与恐怖因子无相关外(r=0.03,P>0.05),与其余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性(r=0.13~0.18,P<0.01或0.05).追求成功动机除与恐怖、偏执因子无相关外(r=0.03~0.05,P>0.05),与其余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性(r=0.13~0.18,P<0.01或0.0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追求成功动机及避免失败动机的倾向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