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以硅衬底为硅源的简单方法,在蘸有一层催化剂(0.05 M FeCl2·6H2O)薄膜的硅基片上直接制备了大量的单晶Si纳米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观察了硅纳米线的形貌及单根Si纳米线的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线的直径增大;催化剂是Si纳米线生成的重要因素,没有沉积催化剂的硅基片上不会有硅纳米线的生成,且该硅纳米线的生长机理为典型的气-液-固模式.
推荐文章
硅纳米线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硅纳米线
制备
传感器
光电子器件
锂离子电池
Al/CuO纳米线阵列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Al/CuO
含能材料
纳米阵列
LDH催化制备单晶α-Si3N4纳米线研究
氮化硅纳米线
LDH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
热稳定性
VLS机制
硅衬底上多层Ge/ZnO纳米晶薄膜的 制备及光学特性
纳米晶
Ge/ZnO多层薄膜
硅衬底
光致发光
射频磁控溅射
快速热退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硅衬底上制备Si纳米线及其表征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硅纳米线 气-液-固机理 硅衬底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4-6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84
字数 16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要秉文 16 213 8.0 14.0
2 籍凤秋 31 235 7.0 15.0
3 郝相雨 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 3 1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纳米线
气-液-固机理
硅衬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