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阴极恒电压法在ITO(In2O3-SnO2)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ZnS: Cu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发光谱仪(PL)研究了掺杂浓度对ZnS: Cu薄膜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Cu2+的质量掺杂浓度在0.4%以内,并不会改变ZnS薄膜的物相组成,而且会使薄膜的结晶程度有所提高.研究还发现,在pH=4.0,沉积电压为2 V,掺杂浓度为0.3 %的条件下,所制得的ZnS: Cu薄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最大,亮度最高.
推荐文章
pH值对电沉积法制备ZnS光学薄膜影响的研究
ZnS薄膜
电沉积
pH值
光学性能
La掺杂对化学沉积ZnS薄膜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ZnS薄膜
La-ZnS薄膜
化学沉积
电化学
La掺杂对化学沉积ZnS薄膜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ZnS薄膜
La-ZnS薄膜
化学沉积
电化学
沉积温度对硫化锌(ZnS)薄膜的结晶和光学特性影响研究
硫化锌薄膜
沉积温度
表面形貌
光学常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掺杂浓度对电沉积法制备ZnS: Cu光学薄膜影响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ZnS:Cu薄膜 电沉积 掺杂浓度 光致发光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1-6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84
字数 23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71 1521 17.0 24.0
3 曹丽云 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24 1288 16.0 22.0
4 熊信柏 深圳大学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9 285 8.0 16.0
5 曾燮榕 深圳大学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54 576 11.0 22.0
8 朱辉 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ZnS:Cu薄膜
电沉积
掺杂浓度
光致发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