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等关键因素对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以物质的量比1 :1.35的比例,于25℃的反应温度下,在98%浓硫酸中反应40h后,反应混合物经过冰水洗涤、甲苯重结晶、石油醚洗涤,产率可达86.3%.该方法后处理工序简单,分离效果好,产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宜工业化生产.合成的产品经熔点、红外光谱及质谱进行鉴定,符合GB16314-1996标准.
推荐文章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脂肪酶
酯化
非水相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棕榈酰氯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L-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
抗坏血酸
酯化反应
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合成
抗氧化性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化学合成工艺优化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棕榈酸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化学合成 工艺优化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48
页数 分类号 TS202.3
字数 21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513.2010.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红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36 156 8.0 10.0
2 陶静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7 41 4.0 6.0
3 姚小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抗坏血酸
棕榈酸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化学合成
工艺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