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效率.结果表明,AP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和增效剂.
推荐文章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脂肪酶
酯化
非水相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合成
抗氧化性
进展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棕榈酰氯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L-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
抗坏血酸
酯化反应
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乌桕脂 棕榈酸甲酯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抗氧化
年,卷(期) 2007,(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2.3
字数 29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630.2007.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荫榆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21 2322 29.0 42.0
5 郭磊 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9 180 7.0 9.0
6 谢何融 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 114 5.0 5.0
7 雷占兰 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102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桕脂
棕榈酸甲酯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抗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