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油脂       
摘要:
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食用油中脂肪酸各组分及其指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检测了加热后油脂的反式脂肪酸生成量和各个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2,4-二硝基苯肼对羰基值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缓慢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上升,其中C16:0经过210℃3h后含量增加了0.572 9 g/L,与此相反,C18:2则下降了2.084 9 g/L.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和羰基值都呈上升趋势,反式C18:1和反式18:2含量经过210℃3h后分别增加了0.074 3 g/L和0.071 6g/L,经过210℃3h加热后羰基值为52.81 meq/kg,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更加剧烈,尤其在150℃后油脂的品质开始下降迅速,这样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建议日常烹饪过程中油温控制在150℃以下.
推荐文章
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棕榈油
食用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
废弃食用油脂的危害与资源化利用
废弃食用油脂
地沟油
危害
资源利用
无磷洗衣粉
生物破乳剂
脂肪酸
生物柴油
食用油脂掺杂辨识指标的分析探讨
油脂掺杂
检测技术体系
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温条件下食用油脂脂肪酸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油脂 学科
关键词 食用油 脂肪酸 高温加热 反式脂肪酸 羰基值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油脂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9
页数 分类号 TS225|TQ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昌模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27 162 6.0 11.0
2 郭丽莉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1 32 1.0 1.0
3 若文靓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1 32 1.0 1.0
4 郑广奇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1 3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05)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用油
脂肪酸
高温加热
反式脂肪酸
羰基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脂
月刊
1003-7969
61-1099/TS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0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