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直观、快速地设计道岔区轮轨关系,在道岔区轮轨静态接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车轮垂直振动和单轮对蛇形运动的分析,建立了道岔动力参数设计法.用该方法对18号高速道岔转辙器部分轨距加宽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最大轨距加宽量为15 mm,最大加宽位置在尖轨顶宽30 mm处,轨距加宽范围为21.743 m的较优方案.列车道岔系统动力学验证和运营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推荐文章
用于工程设计的道岔动力参数法研究
道岔
转辙嚣
辙叉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参数
转辙器轨距加宽对高速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高速道岔
转辙器
轨距加宽
动力特性
客运专线道岔轨距加宽式转辙器动力仿真
客运专线
道岔
转辙器
动力仿真
信号系统与跨座单轨道岔转辙器接口设计
信号
道岔转辙器
接口设计
故障-安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道岔动力参数设计法及其在转辙器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道岔 动力参数 转辙器 轨距加宽 轮轨关系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617
页数 分类号 U213.6
字数 36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2.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85 3216 25.0 35.0
2 陈嵘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3 670 15.0 21.0
3 全顺喜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122 7.0 10.0
4 刘哲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3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岔
动力参数
转辙器
轨距加宽
轮轨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15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