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无机盐工业       
摘要:
以四氯化锡和三氯化锑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锑掺杂量的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薄膜.分别利用XRD、FE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电阻仪对晶体结构、薄膜形貌、光透过率和薄膜方块电阻进行表征,考察锑掺杂量对ATO薄膜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光透过率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TO薄膜为(110)面择优取向的四方相锡石结构,晶粒尺寸小于26 nm,当锑掺杂量为10%(物质的量分数)时,ATO薄膜具有最小的方块电阻(60.1Ω/□),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5%.
推荐文章
锡掺杂对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氧化镍
电致变色
掺杂改性
光调制
掺杂量对ZnO:Tb复合薄膜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掺杂量
ZnO:Tb复合薄膜
形貌
光学性能
PI/AIN纳米复合薄膜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
氮化铝
小角散射
介电常数
体积电阻率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Ti掺杂ITO薄膜的厚度对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影响
射频磁控溅射
半导体
ITO:Ti薄膜
薄膜厚度
光电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锑掺杂量对AT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无机盐工业 学科
关键词 ATO纳米薄膜 Sb掺杂量 sol - gel法 光透过率 方块电阻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
页数 分类号 TQ135.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990.2012.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均红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426 11.0 20.0
2 崔锦峰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140 922 15.0 21.0
3 杨保平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140 910 15.0 21.0
4 张晓亮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5 12 2.0 3.0
5 易戈文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3 2.0 3.0
6 钟小华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TO纳米薄膜
Sb掺杂量
sol - gel法
光透过率
方块电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盐工业
月刊
1006-4990
2-1069/TQ
大16开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196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10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1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