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安排了相当比重的图片资料。
推荐文章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
小学
品德与社会
合理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
必要性
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析
品德与社会
教学
探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图文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期刊 小学时代:教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社会课教学 图文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的 社会常识 认识社会 社会生活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在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23.07
字数 22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秀菱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
社会课教学
图文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的
社会常识
认识社会
社会生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小学时代(教师)
月刊
1671-2188
22-1043/C
16开
吉林省长春市
12-390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