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目前在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中己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样品本身、检测环境及样品的中间处理环节带来一些潜在的PCR反应抑制剂影响PCR反应,导致假阴性.因此,为提高PCR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有学者提出在PCR反应体系中放置一条能够指示假阴性的扩增内标[1],作为PCR反应过程中假阴性的指示剂.本文将从扩增内标在PCR反应中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扩增内标的构建以及扩增内标在PCR检测方面的应用等四方面进行综述,以便选择合适的扩增内标,发挥其对假阴性的指示作用.
推荐文章
三重荧光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大肠杆菌O157
志贺氏肠杆菌
单增李斯特杆菌
三重荧光PCR
方法建立
初步应用
应用噬菌体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防治
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扩增内标在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扩增内标 PCR检测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3-52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4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雪玲 5 3 1.0 1.0
2 徐慧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扩增内标
PCR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