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教学《画山绣水》,作为教学取向,我们需要关注的,除了文本中画山绣水的人外,还应当包括“你”和“我”. 一、读山水,奠定教学意象 文章以“画山绣水”为题,既写山水,更写入,但显然山水是人的依存基础.因此,学此文不能不感受一下鬼斧神工的桂林山水——如果缺少了,实乃缘木求鱼. 作为教学解读,还是先顺着作者的描述进行比较好.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的漓江水路,的确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亦道明了桂林山水的第一画山绣水者乃自然.绿得像青梅酒的漓江水,还有象山水月、南门古榕、老人山、渡口乌龟……如果用最原始的望文生义的方法,倒是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出这一路景点的大致形状,而这种形象思维的方式,也正合了初中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你”“我”皆是画山绣水人——《画山绣水》教学新解
来源期刊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经典新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玉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月刊
1004-6097
14-1017/G4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