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测定普通油茶20个无性系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含量,应用SPSS 18.0分析成分间的相关性,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皂苷-总黄酮回归方程为:Y =6.076+10.698 X -8.824 X2+3.871 X3,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Y =0.045 X1.310,可以通过测定总黄酮及总蛋白的含量预测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对简化皂苷和总多酚的复杂测定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富硒油茶籽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油茶籽
油茶籽油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成分比较研究
茶叶籽油
油茶籽油
成分
比较
微波和红外处理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中VE含量的影响
油茶籽油
油茶籽
微波
红外
生育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茶籽仁中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油茶籽仁 活性成分 相关性 回归模型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94.4
字数 2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28/j.cnki.fjlk.2014.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一池 58 327 10.0 14.0
2 林培玲 17 114 7.0 10.0
3 陈亮 12 31 3.0 5.0
4 丁春花 12 57 5.0 7.0
5 李娜 8 16 3.0 3.0
6 陈诗强 8 21 3.0 4.0
7 苏素娇 9 47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3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茶籽仁
活性成分
相关性
回归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林业科技
季刊
1002-7351
35-1136/S
大16开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34-34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5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