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所谓“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文”是对“诗”的补充,“诗”是对“文”的精炼和概括.把“文”和“诗”对照起来,便于让孩子发现“诗”和“文”的联系,主动在文中寻找与古诗描写相关的句子,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小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通过对古诗情境的具体描述,诗文对照,互相补充,化难为易,层层推进,移情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文”内容的接受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文包诗”这种形式的应用,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的确不失为解决小学古诗教学难点的一个可行方法.但是有许多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对“文包诗”这一形式问题的内涵理解出现了偏差,致使“文”与“诗”本末倒置.本文从“文包诗”的编写意图出发,梳理当前课本中的“文包诗”式的课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类课文的编写和教学建议.
推荐文章
“文包诗”类型的课文教学探究
“文包诗”
“以文读诗”
“以诗读文”
情感体验
策略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主题分析
教材研究
苏教版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
主题分析
浅谈"文包诗"教学
文包诗
教学
资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现象研究及建议
来源期刊 新教育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亚男 2 0 0.0 0.0
2 马永霞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教育
半月刊
1673-0739
46-1069/G4
16开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海南师范大学东门)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0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