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硅微波双极晶体管中一种集电极-发射极漏电的失效模式,着重从芯片制造工艺方面研究了失效机理.建立了RIE等离子体刻蚀等效电容模型,研究了电容介质隧穿/击穿诱发的工艺损伤和接触孔侧壁角度对PtSi的影响.结果表明:RIE干法刻蚀在接触孔局部诱发Si损伤,接触孔侧壁角度减小导致参与合金的Pt总量增加,部分Pt沿此通道穿透发射结进入中性基区形成深能级陷阱,在高反偏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作用下进入扩展的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增加了空间电荷区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率和集电结反偏电流I∞,形成快速增大的集电极-发射极漏电流ICEO,导致芯片失效.
推荐文章
HICUM模型发射极及基极电阻的一种提取方法
发射极电阻
基极电阻
双极晶体管模型
参数提取
一种硅微波功率三极管的失效分析
硅微波功率三极管
耗散功率
熔融蒸发
凹球面双发射极超声阵列悬浮能力研究
激励电压
超声阵列
仿真
声压分布
悬浮能力
硅脉冲微波功率器件增益退化机理研究
微波功率晶体管
功率增益
失效机理
退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微波BJT集电极-发射极漏电的失效机理分析
来源期刊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硅微波双极晶体管 介质击穿/隧穿 等离子体充电效应 等离子体损伤 PtSi合金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制造工艺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05|TN405
字数 2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顺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9 21 3.0 4.0
2 苏延芬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6 39 2.0 6.0
3 邓建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19 45 4.0 5.0
4 李明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6 46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微波双极晶体管
介质击穿/隧穿
等离子体充电效应
等离子体损伤
PtSi合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双月刊
1004-4507
62-1077/TN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浙江大厦913室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31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000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