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言意共生,怎么说也源于古代的“言意之辨”,莫说形而上的道根源于“言意之辨”,即便形而下的器也根植于“言意之辨”,言意玄学给了我们无穷的学力.李维鼎先生在其著作《语文言意论》里指明了“开展言意互转过程是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对于语文课堂而言,言意共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在言与意双向的通途上,坚持在言语实践中的言意互转,实现言语的习得.换言之,就是借“言意之途”实现学生对文本据言得意和学言表意的转换与融合,以实现言语生命的生长:言说更具表现力,理解更有彰显力.
推荐文章
言意共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向
阅读教学
言意共生
教学指向
强化言语实践 实现言意共生
言语实践
言意共生
践行"言意兼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言意兼得
核心素养
理解
运用
言意兼得,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表达
阅读
文章
表达
方法
言意兼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现语文教学言意共生的操作路径
来源期刊 江西教育:教学版(B)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语文教学 操作路径 共生 言语实践 语文课堂 形而上 言意论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树华 4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言意之辨
语文教学
操作路径
共生
言语实践
语文课堂
形而上
言意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教育:教学版(B)
月刊
1006-270X
36-1048/G4
南昌市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
44-6
出版文献量(篇)
663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