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 TPC 为17—456 mg·100g-1FW,TFA 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 TPC 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 HPLC 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推荐文章
葡萄酿酒新品种左优红选育研究
葡萄
品种
左优红
酿酒
酿酒葡萄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品种特性
酿酒葡萄
矿质元素
品种特性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葡萄果实
延迟采收
总酚
花色苷
总类黄酮
单宁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酚类物质
葡萄酒品质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葡萄 品种特性 酚类物质 酿酒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0-138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07.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呈瑞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36 1707 23.0 34.0
2 马婷婷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2 178 7.0 13.0
3 张娟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51 242 8.0 13.0
4 王晓宇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4 322 7.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204)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07)
二级引证文献  (87)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4)
  • 引证文献(2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4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3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葡萄
品种特性
酚类物质
酿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