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前概念对建构科学概念的负作用 1.1什么是前概念? 学生在幼年时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他可能自发地产生了“玻璃珠比树叶下落的快”、“小车没人推就会停下来”这样的感性认识.我们就把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持有的非本质的感性认识,称为教学前概念,简称为前概念.
推荐文章
物理前概念及纠正错误前概念的策略
物理前概念
形成
特点
作用
纠正错误前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学习之我见
高中物理
概念学习
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物理教学中的前概念转换
来源期刊 中学物理:高中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概念转换 感性认识 前概念 科学概念 负作用 学生 教师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7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平磊 6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理教学
概念转换
感性认识
前概念
科学概念
负作用
学生
教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物理
半月刊
1008-4134
23-1189/O4
16开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4-179 14-10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3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6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