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因,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查阅就诊记录及面对面调查开展病例搜索,并对所有病例的基本资料、发病时间、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检测结果以及发病前饮食和饮水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致病危险因素。结果该食物中毒事件共累及病例15例,均为 Y 市某景区道路施工队员工,罹患率为83.33%(15/18)。发病时间曲线呈单峰分布,以午餐时间作为暴露点,推算发病的最短潜伏期为0.5 h,最长潜伏期2.5 h,中位数为2 h。临床以呕吐、恶心、头晕、嗜睡、站立困难、幻觉、昏迷及瞳孔缩小等神经毒和胃肠毒共存表现为主。回顾性调查显示7月25日午餐食用蘑菇炒肉的罹患率为100.00%(15/15),未食用蘑菇炒肉的罹患率为0.00%(0/3),两组人群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显示食用蘑菇炒肉越多,出现昏迷比例越高(P =0.04)。剩余野生蘑菇经形态学鉴定为残托斑鹅膏。结论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残托斑鹅膏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起误食残托斑鹅膏食物中毒调查
来源期刊 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残托斑鹅膏 回顾性队列研究 剂量反应关系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疾病预防与控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6-10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55.3
字数 3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平 30 213 8.0 13.0
2 魏雄杰 13 58 5.0 7.0
3 陈钊 7 40 4.0 6.0
4 蒋庆 4 12 3.0 3.0
5 杜道法 3 7 2.0 2.0
6 刘俊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物中毒
残托斑鹅膏
回顾性队列研究
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预防医学
月刊
1007-0931
33-1400/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3399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5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04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