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8辆编组的动车组和5辆编组的普速列车在3.5m挡风墙和20 m/s横风环境下,以250/160 (km/h)速度交会时列车表面瞬变压力和车体所受气动力及力矩进行分析,并采用间接验证方法,将风洞实验、实车试验得到的结果分别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间接验证方法所得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气动效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12%以内,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及结果的可靠性.两车横风下交会的整个过程中,同一时刻位于车头不同位置的测点间压力差别较大,位于列车中部同侧的测点间压力差别较小;列车头车所受横向力及倾覆力矩幅值比中间车和尾车大,且处于二线列车所受横向力及倾覆力矩幅值大于一线列车.列车横风下交会时,特别是在列车交会的尾波部分,车体所受气动效应比单车运行时更为显著,对列车大风下运行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推荐文章
横风下普速客车与动车组在挡风墙后交会气动性能
普速客车
动车组
交会
横风
挡风墙
气动性能
高速铁路挡风墙防风特性风洞试验及优化比选
大风
风洞试验
挡风墙
气动力系数
接触网
高速铁路开孔式挡风墙外形优化研究
高速动车组
开孔式挡风墙
数值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挡风墙后动车组与普速列车交会气动特性
来源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动车组 普速列车 横风 交会 气动效应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高速铁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5-1030
页数 6页 分类号 U271.91|U25
字数 314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松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1 656 10.0 25.0
2 潘新先 2 4 2.0 2.0
3 曾林森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车组
普速列车
横风
交会
气动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1672-7029
43-1423/U
大16开
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
42-5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3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68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