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途径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方法结合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对原料油种籽、白土、磷酸、溶剂、活性碳、各类隐蔽密封件、塑料管、塑料桶、塑料包装物的影响进行筛查分析。结果食用油的塑化剂污染分为引入和迁移两大途径,其中引入途径主要与加工过程外采物料相关,如油料种子、加工助剂、添加剂塑化剂;迁移途径主要与加工、储存接触的塑料材质设备、工具、包装材料的塑化剂含量相关。而原料、塑料隐蔽密封件、塑料管、包装材料是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主要途径;同时,食用油的脱臭工艺对塑化剂有一定的脱除作用。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食用油塑化剂污染预防的控制方案,可降低食用油产品中的塑化剂风险。
推荐文章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食用油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总量
高效液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酯总量
食用油
GC-MS法测定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
SILICA/PSA玻璃混合型固相萃取柱
邻苯二甲酸酯
食用油
食品接触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风险评估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食品接触制品
风险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途径和风险控制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污染途径 控制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08-31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48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伟 3 10 2.0 3.0
2 赵雪梅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9)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污染途径
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半月刊
2095-0381
11-5956/TS
大16开
北京市100029-27信箱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45
总下载数(次)
41
总被引数(次)
23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