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讨热乙醇法和冷溶剂法这两种国家标准方法对测定食用油酸值结果的差异性。分别用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三种食用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大豆油、玉米油还是花生油,用冷溶剂法测出的酸值比用热乙醇法测出的酸值要大。在此基础上,对同一高酸值食用油以及同一低酸值食用油分别进行平行测定,发现用热乙醇法和冷溶剂法测出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之差均为1.4%。这说明无论是对于高酸值食用油还是对于低酸值食用油,热乙醇法检测结果的平行性优于用冷溶剂法检测结果的平行性。
推荐文章
基于紫外光谱的食用油酸值检测
食用油
酸值
紫外光谱
测定
食用油的碘值、酸值、皂化值的测定及健康评价
食用油
碘值
酸值
皂化值
健康
一种食用油掺杂地沟油快速检测系统的设计
地沟油
检测
食品安全
ARM
食用油
数据采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用油酸值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广州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乙醇法 冷溶剂法 酸值 方法对比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测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2,1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7.3
字数 255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乙醇法
冷溶剂法
酸值
方法对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化工
半月刊
1001-9677
44-1228/TQ
大16开
广州市石井石潭路潭村桥东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355
总下载数(次)
68
总被引数(次)
56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