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食源性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朊病毒和原虫,它们在生产加工及储运环节污染食物,同时不断分泌包含毒素在内的各种成分到细胞外直至自身死亡和裂解,其中一些病原菌及其毒素能耐受复杂的食物加工,直至进入人体干扰细胞生理过程并引发疾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组"学(包括蛋白质组、肽组、代谢组和食品组学)技术检测和寻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深入了解其产毒机理、毒力和致病机理,及对胁迫的适应能力.这对于追踪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内、外毒素的来源,保证食品安全并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量子点标记
食源性病原体
检测
生物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毒素
检测方法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源性病原及其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 细菌 真菌 毒素 蛋白质组学
年,卷(期) 2017,(25)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07
字数 67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向阳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7 579 13.0 23.0
2 赵斌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 59 192 8.0 10.0
6 陈念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 9 35 3.0 5.0
8 王乾蕾 3 0 0.0 0.0
9 潘柯伊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2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37)
  • 参考文献(2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源性病原
细菌
真菌
毒素
蛋白质组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