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穿大屯路隧道为国内首例大断面隧道长距离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的典型工程.该工程原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四上四下八导洞PBA工法,由于存在群洞效应,且车站主体结构赋存于富水的软弱粉质粘土中,使得其施工风险极大.鉴于此,文章对该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取消了原方案下侧的4个导洞,改为施作长钻孔灌注桩,并针对改进的四导洞洞桩法的工程特点,最终形成了暗挖导洞大直径桩施工工艺.在车站施工期间对既有大屯路隧道结构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合理,新施工工艺能够确保既有隧道结构和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
推荐文章
地铁车站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地铁车站
既有隧道
风险评估
控制标准
区间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盾构下穿施工
既有地铁车站
变形特征
现场监测
控制技术
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中的远程监测系统
地铁车站施工
既有地铁隧道
安全运营
远程监测系统
实时自动监测
地铁车站下方预留隧道下穿条件设计
地铁车站
下穿隧道
预留条件
桩承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洞桩法地铁车站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方案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隧道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既有隧道 地铁车站 洞桩法 顺行密贴下穿 工法优化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施工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8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U231+.4|U456.3
字数 66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07/j.cnki.mtt.2018.03.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洁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3 578 12.0 23.0
2 王剑晨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1 240 8.0 11.0
3 牛晓凯 18 166 6.0 12.0
4 赵江涛 6 14 2.0 3.0
5 台启民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0 7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既有隧道
地铁车站
洞桩法
顺行密贴下穿
工法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隧道技术
双月刊
1009-6582
51-1600/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62-19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0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