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的等离子体闪光法,是根据探测器是否接收到来自薄膜样片周围发射的闪光信号,对薄膜是否发生损伤进行评判,这样的评判方法极易把空气与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混淆而发生误判.为了消除这种误判,提出通过比较空气和薄膜各自的等离子体闪光的点燃时间,利用两者时间上的差异,实现对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误判现象的消除方法.为了验证新方法的可靠性,借助于多光子吸收和级联电离理论,建立了空气等离体子体点燃时间的计算模型,根据薄膜与激光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薄膜被击穿时的等离子体点燃时间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仿真计算了空气和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分别为1.856和7.843 ns;搭建实验装置以实现对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的更新,在装置中的不同位置设置三个光电探测器分别采集入射激光信号、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信号,采集入射激光信号的光电探测器置于聚焦透镜的侧面,另外两个探测器位于薄膜样片周围且左右对称放置,分别用于采集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信号和空气的等离子体闪光信号,所有光电探测器采集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同步传输至示波器,以入射激光信号为基准信号,其与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信号的起始时刻之差,分别为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脉宽为10 ns、波长为1 064 nm的Nd∶YAG脉冲激光以0.015 cm的聚焦光斑半径、82.4 mJ的入射能量作用于光学厚度为λ/4、直径为20 mm的单层Al2O3薄膜样片上后,采集上述激光作用条件下的各路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空气和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测试值分别为2.7和7.8ns;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空气的点燃时间总是小于薄膜的点燃时间,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当强激光作用于单层Al2O3薄膜表面时,空气等离子体闪光先于薄膜等离子体闪光发生.基于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上的这种差异,利用闪光信号时间上的差别就可准确分辨出薄膜是否发生损伤,从而获得识别薄膜损伤与否的判据,这种从时间差异上识别薄膜等离子体闪光损伤的新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上均为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误判现象的消除提供了技术基础.
推荐文章
大气压等离子体沉积棉织物类氧化硅薄膜
大气压等离子体
棉织物
薄膜
氩等离子体处理对ZnO薄膜阻变效应的影响
阻变
ZnO薄膜
氩等离子体处理
EEPROM电路中的等离子体损伤分析
隧道氧化层
等离子体损伤
金属腐蚀
低温等离子体的诊断方法
等离子体
郎缪尔探针法
微波透射法
光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等离子体闪光法识别薄膜损伤的误判消除方法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闪光 薄膜等离子体闪光 点燃时间 损伤误判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1-33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H843
字数 3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8)11-3341-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均琪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87 611 13.0 20.0
2 苏俊宏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11 496 12.0 16.0
3 汪桂霞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7 40 3.0 6.0
4 时凯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9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气等离子体闪光
薄膜等离子体闪光
点燃时间
损伤误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77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