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分别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大豆异黄酮(SI)干预组(50、100和200 mg/kg).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IL-6、TNF-α、cAM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层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出现明显的梗死灶(P<0.05);SI干预组(100和200 mg/kg)脑梗死灶体积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固缩,SI干预组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有所改善.与sham组相比,I/R组脑组织中SOD活性和cAMP含量显著降低,SI干预组(100和200 mg/kg)脑组织中SOD活性和cAMP含量升高(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SI干预组(100和200 mg/kg)IL-6和TNF-α 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ham相比,I/R组中p-ERK1/2表达升高,SI干预组(100和200 mg/kg)p-ERK1/2表达降低(P<0.01).结论 SI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脑I/R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提示SI对大鼠脑I/R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SI抗氧化及炎性反应有关.
推荐文章
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线粒体损伤
Caspase-9
Caspase-3
大豆异黄酮预防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再灌注损伤
大豆异黄酮
大鼠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JAK-STAT信号通路
凋亡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异黄酮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豆异黄酮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3-15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38.6
字数 25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梅 33 152 6.0 11.0
2 刘书彤 1 0 0.0 0.0
3 孔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2 0 0.0 0.0
4 李尚茹 1 0 0.0 0.0
5 徐健宝 1 0 0.0 0.0
6 李凡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豆异黄酮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