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可控剥离技术(CST)作为一种薄膜制备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柔性领域,例如硅基柔性太阳电池等.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后在普通硅基底上制备镍酸镧(LaNiO3)缓冲层和锆钛酸铅(PZT)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材料表征,发现PZT薄膜结晶良好,而且表面致密均匀,表明LaNiO3缓冲层有利于PZT薄膜的成膜.之后通过基于电镀镍方法的可控剥离技术实现了硅基底柔性PZT薄膜的制备.PZT薄膜弯曲之后,采用铁电测试仪测试了电滞回线.电滞回线表明该PZT薄膜的极化强度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滞回线逐渐趋于饱和,饱和极化强度为38 μC/cm2.最终得出该柔性PZT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铁电性能.
推荐文章
自支撑薄膜剥离技术研究
自支撑
薄膜
剥离
脱膜剂
PZT铁电薄膜的射频磁控溅射制备及其性能
PZT铁电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退火温度
高取向度PZT铁电薄膜的研制
锆钛酸铅
溶胶-凝胶
铁电薄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可控剥离技术的柔性PZT薄膜的制备及其铁电性质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可控剥离技术(CST) 电镀 柔性PZT铁电薄膜 溶胶-凝胶 镍酸镧(LaNiO3)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测量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丑修建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9 225 9.0 13.0
2 穆继亮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66 4.0 8.0
3 石树正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5 29 2.0 4.0
4 张晶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 48 5.0 6.0
5 何剑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2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控剥离技术(CST)
电镀
柔性PZT铁电薄膜
溶胶-凝胶
镍酸镧(LaNiO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