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4种不同微波条件(400 W 10 s、400 W 30 s、600 W 10 s和600 W 30 s)处理苦荞麦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在萌发率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最佳微波条件(400 W 10 s)协同外源L-phe(1 mM、3 mM、5 mM、7 mM和9 mM)对苦荞种子进行处理,研究萌发苦荞中总酚、总黄酮、还原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400 W的微波功率处理10 s能够提高苦荞种子萌发初期的萌发率,而对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微波(400 W 10 s)协同L-phe(5 mM)处理下,萌发7 d的苦荞芽苗中总酚、总黄酮、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3.33 mg/g、5.10 g/100 g、6.56 g/100 g和15.11 g/100 g(DW),相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8.37%、35.28%、59.61%和28.16%.
推荐文章
超声波协同微波处理对枣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
微波
红枣汁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苦菜经微波处理后营养成分分析
微波
苦菜
营养成分
分析
微波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微波技术
食品
营养成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协同L-phe处理对萌发苦荞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苦荞麦 微波 L-苯丙氨酸 总黄酮 还原糖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与食品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7
字数 31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顺民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45 229 10.0 14.0
2 卞紫秀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4 0 0.0 0.0
3 马辉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 0 0.0 0.0
4 陈雪怡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储钰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荞麦
微波
L-苯丙氨酸
总黄酮
还原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977
34-1318/N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赭山东路8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9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