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系统全面剖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高温制曲和发酵酿酒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 显示:酱香型白酒高温制曲阶段和发酵酿酒阶段大曲和糟醅的细菌菌群在数量及结构分布上均具有多样性特点,菌群种类基本一致.两个阶段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4类.高温制曲和发酵酿酒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微生物优势菌不同.另外,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大曲样本的细菌菌类变化与贮存时间有关,优势菌属有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Peptoclostridium、Mycoplasma、Citrobacter等,诸如Escherichia-Shigella、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Citrobacter等细菌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1、Mycoplasma等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Lactobacillus、Peptoclostridium等无明显变化,Streptococcus等细菌呈现下降趋势.而糟醅微生物随窖池发酵(起窖)及高温堆积(下窖)的工艺而不断变化,发酵酿酒阶段的优势微生物为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Streptococcus、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lternaria.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菌属中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在发酵前期菌数先升高,中期从第2轮次开始下降,第3轮次下窖时达到最低,后期逐渐上升.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Streptococcus菌群丰度变化规律复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 表明:高温制曲与发酵酿酒阶段的优势菌菌属基本一致,说明大曲是后续糟醅发酵的微生物来源.另外,细菌的生长耐受性范围较广,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和水分达到相对平衡,细菌群落也逐渐得到了调整,形成单一菌类为主导的环境,更有利于酱香酒的酿造.
推荐文章
酱香型大曲细菌的多样性
酱香型大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功能基因预测
酱香型白酒主要风味成分的分析
酱香型
白酒
风味成分
主体成分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造大曲及环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酱香型白酒
可培养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酿造功能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组成与多样性
酿酒
窖龄
窖泥
微生物群落
焦磷酸测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酱香型白酒大曲和糟醅的细菌多样性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大曲 糟醅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15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S261
字数 60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80228-25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宗军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152 1162 19.0 25.0
2 戴奕杰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14 56 5.0 7.0
4 田志强 12 7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272)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酱香型白酒
大曲
糟醅
细菌
高通量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