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综合分析与判断大豆调和油氧化酸败后的组分变化。分别用GC,GC-MS和FTIR分析大豆调和油在长时间高氧环境下发生氧化酸败前后的脂肪酸组分及其他特征组分。结果表明,大豆调和油试样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由26.09%增加至37.5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73.91%降至62.41%,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含量分别由25.28%降至20.86%,17.03%降至6.01%和27.85%降至25.35%,氧化酸败使试样官能团种类由8种增加至18种,产生了含酮、醛、酯羰基、羧基和羧羰基、醚基、酸酐基团、醇基的化合物。大豆调和油氧化酸败后组分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品质劣化。只靠单一分析技术难以对其进行准确描述,用GC,GC-MS和FTIR耦合分析技术才能得出全面、客观认识。
推荐文章
相对湿度对大豆调和油氧化酸败的影响
大豆调和油
相对湿度
氧化酸败
过氧化值
酸价
速率常数
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对SD大鼠大脑皮层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DHA藻油
大豆调和油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过氧化氢酶
DHA藻油调和油对SD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
DHA藻油
调和油
SD大鼠
心肌组织
MDA
AChE
GSH-Px
葵花籽调和油抗氧化性研究
葵花籽油
调和油
维生素E
茶多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调和油氧化酸败后的组分变化
来源期刊 农产品加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豆调和油 氧化酸败 组分变化 GC分析 GC-MG分析 FTIR分析
年,卷(期) ncpjgb_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25.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调和油
氧化酸败
组分变化
GC分析
GC-MG分析
FTIR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产品加工
半月刊
1671-9646
14-1310/S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59号
22-121 22-19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17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