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社会空间理论出发建构学校教育空间的基本构成及其动态生成过程,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种空间化的视角和思维。学校教育空间(物理空间、知识空间、人际空间和体验空间)的各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系统。但在现实情境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无法割舍的,统一于学校教育空间整个空间系统,完成教育空间整体上的空间生产。具体来讲,物理空间是学校教育空间生产的物质基础,既体现着知识空间、人际空间、体验空间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关系的预先设定,又展现着各类空间运作的结果。
推荐文章
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抉择
学习化社会
学校教育
反思
抉择
学校教育空间和社会空间跨界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出路
学校教育空间
社会空间
跨界交流
跨界合作
艺术视域下广西灵山烟墩大鼓的社会学意义
艺术视域
烟墩大鼓
社会学意义
试论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学校教育
社会发展
个体发展
正功能
负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空间社会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空间生产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知识空间 现实情境 物理空间 动态生成 社会空间理论 体验空间 空间化 社会学视域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60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知识空间
现实情境
物理空间
动态生成
社会空间理论
体验空间
空间化
社会学视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