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态翻译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在于它以“翻译即文本移植”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文本生命”的诞生、生长与存续、发展,并使“文本移植”与“文本生命”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转生再生、生生与共”的生态思维范式,从而呈现出翻译作为一种生命形态行为的本质特征.基于文本移植与文本生命的交互融合,生态翻译学将“生”和“生生”视为其生态思维范式的典型特征,以此揭示文本移植的生命法则,把握文本生命的本质和其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生生之谓译”.文章指出,“生生之谓译”为诠释翻译活动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古智今用”的全新理念,既深化了我们对生态翻译的理解和认识,又扩展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式,因而也有助于提升生态翻译学的可解释性和理论价值.
推荐文章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西湖简介英译文本诠释
西湖简介
英译文本
生态翻译学
英汉翻译中习语译法之管见
习语
英汉翻译
方法
原则
翻译之痛与翻译之痒
翻译之痛
翻译之痒
对策
翻译实践理论
导译论
掩饰与暴露:副文本对伪翻译研究的意义
副文本
伪翻译
伪译
伪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
来源期刊 中国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本移植 文本生命 生态翻译学 “生生之谓译”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翻译研究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2
页数 8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0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本移植
文本生命
生态翻译学
“生生之谓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翻译
双月刊
1000-873X
11-1354/H
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2-4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049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