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精确地配准近平面场景下的红外-可见光视频序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特征匹配的自动配准方法,通过迭代匹配目标轮廓特征来解决异源图像中配准特征的提取和匹配难题.首先,采用运动目标检测技术获取目标轮廓,并由曲率尺度空间(CS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轮廓特征点.此后,建立全局形状上下文描述子和局部边缘方向直方图描述子描述特征,从而实现可靠的特征匹配.来自不同时刻的匹配点对被保存在一个基于高斯距离准则的特征匹配库中.最后,为了克服近平面场景中目标深度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前景样本随机抽样策略计算配准矩阵的损失函数,完成对全局配准矩阵的更新.在LITIV数据库上对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配准精度优于当前先进的对比方法,在9个测试视频上的平均重叠率误差仅为0.194,与对比方法相比下降了18.5%.基本满足了近平面场景下红外-可见光视频序列配准的精度要求,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推荐文章
基于射线轮廓点匹配的生猪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动配准
养殖
监测
图像处理
红外热图像
可见光图像
部分 Hausdorff 距离
目标运动轨迹匹配式的红外-可见光视频自动配准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图像配准
多目标跟踪
特征匹配
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自动配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可见光图像
热红外图像
边缘检测
图像配准
海面舰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
广义直方图均衡
显著性增强
特征点集提取
CPD配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轮廓特征匹配的红外-可见光视频自动配准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外-可见光视频序列 图像配准 轮廓特征 特征匹配 全局配准矩阵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0-115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TP394.1|TH691.9
字数 77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202805.11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立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1 1022 19.0 25.0
2 韩广良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1 659 13.0 24.0
3 许廷发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60 505 13.0 19.0
4 刘培勋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8 32 4.0 5.0
5 孙兴龙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外-可见光视频序列
图像配准
轮廓特征
特征匹配
全局配准矩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