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对游离细胞法生产雄烯二酮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雄烯二酮转化率的3个主要因素:植物甾醇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菌体量.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几个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条件.结果 表明,当植物甾醇浓度为19.41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为80.14 g/L,菌体浓度为110.55 g/L,雄烯二酮最大转化率可达67.25%,与响应面预测转化率相近,与优化前相比,雄烯二酮转化率提高了41.55%,雄烯二酮含量达8.68 g/L,生产强度为2.17 g/(L·d).
推荐文章
生物转化生产雄烯二酮培养基的优化
雄烯二酮
生物转化
正交实验
响应面法优化雄烯二酮生物转化法工艺
雄烯二酮
生物转化
均匀设计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响应面法优化氧化石墨烯对Cr(Ⅵ)的吸附
响应曲面法
氧化石墨烯
吸附优化
含铬废水
雄烯二酮高产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复合诱变
雄烯二酮
ARTP
UV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化游离细胞法生产雄烯二酮初探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游离细胞法 雄烯二酮 分枝杆菌
年,卷(期) 2020,(2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9,1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0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001013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响应面法
游离细胞法
雄烯二酮
分枝杆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