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3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曾用名: 语文教学通讯B

为中学语文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困难,提供中语教改新信息,回答教师进修中的难题疑虑,沟通教师交流中的相互联系。
主办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教委
ISSN:
1004-6097
CN:
14-1017/G4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030024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3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王珂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
    摘要: 当前,中学现代诗歌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改变"学生不喜欢现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在考试中无用"这两大错误观念.首先,现代诗歌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化功能只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抒情功能和娱乐...
  • 作者: 东宁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6
    摘要: 假日里,观看国画大师潘公凯先生的画展.薄宣素布上笔墨纵横,疏密间,乾坤立见;浓淡中,细含大千.老先生自题的"静水深流"四个字令人回味无穷.唯深沉以宁和,唯平静以致远.细想来,能看到有境界的画...
  • 作者: 孙翔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7
    摘要: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
  • 作者: 张春林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8-9
    摘要: 下一代学习--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目前,手机与教育联姻已经初露端倪.因提倡"数字化生存"而名声大噪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不久前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新概念.而数字...
  • 作者: 方仁工 王曙 陆逐 陈军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2-15
    摘要: 方仁工:《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的朋友提出树立科学的作业观的问题,很有意义.今天我们四个人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作些讨论,也算是一次思想碰撞.可以分析现状,指出问题;可以提出建议,举例阐释;也可...
  • 作者: 廖波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6
    摘要: 在一次试卷评改中,看到有一道现代文阅读题是这样命制的:先给出巴金《家》中《折梅》和《投湖》两个情节片段,就鸣凤生命中两个重要阶段的对比设置问题:"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
  • 作者: 侯慧平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7
    摘要: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一潭死水的状况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已有根本改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响亮了、热闹了、好看了.对这些转变,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其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不能不重视课堂教学走向的新...
  • 作者: 杨建芬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8
    摘要: 一、教师以自己的问题示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
  • 作者: 曹茂昌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19
    摘要: 文学是显现于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含蕴指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而文本作为供读者阅读的语言构成物,也具有话语含蕴性质,即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意义...
  • 作者: 周道琴 闵长春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20-21
    摘要: 前不久观摩了几节青年教师的优质课,感慨良多,其中《灯下漫笔》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执教者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 作者: 叶红珠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23
    摘要: 《语文学习》2005年第3期发表了署名刘晓洁的文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教学心得》.现就该文提到的课例《墙上的斑点》的教学内容谈一些体会.
  • 作者: 唐建新 尚艳 贾铖虎 郑云如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24-27
    摘要: 方案一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理解语意的能力.
  • 13. 资讯
    作者: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0,46
    摘要:
  • 作者: 杨建宏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1
    摘要: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三代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的同时,也十分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崇尚读书,希望以读书兴家、实现理想抱负的志向.由于后者的表现相对含蓄,...
  • 作者: 杨少波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2-33
    摘要: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记录孔子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篇章.当孔子问及弟子们的志向时,轻率直爽的子路表示自己可以做一个"千乘之国"的国相,目标是富国强兵;冉有表示自己可以做一个...
  • 作者: 罗必科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4
    摘要: 对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鉴赏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
  • 作者: 续云奎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5
    摘要: 一、文首的"喜"如何来衬"悲"? 《项脊轩志》全文笼罩着浓重的悲情愁绪,而文首作者却以欢快的笔调写少年时的读书生活.这里写喜悦,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下文的悲情.而"喜"是如何来衬"悲"的?...
  • 作者: 宋登水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6-37
    摘要: 《墙上的斑点》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伍尔夫小说的独特形式一以一个原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是小说的一个"结",整篇小说由对"斑点"的六次心理猜测连缀而成.这个特点是众所周知...
  • 作者: 赵秀清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37
    摘要: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表达他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每读至此,笔者在陶醉于这种"幽人独往,孤鸿缥...
  • 作者: 蒋海彬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0
    摘要: 误区之一:只训练话题作文 不少教师从高一开始,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只要求学生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专门训练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三年下来,写这种文体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进...
  • 作者: 洪建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1-42
    摘要: 一、多层次地使用材料 文章的层次首先跟文字的呈现方式有关.任何事物,不管它实际的存在形式如何,只要它被文字表述,就要纳入文字的这种先后呈现的方式.其次,事物的构成和发展变化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 作者: 刘德海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3-44
    摘要: 一、物为线索 物为线索,就是以某一件具体事物作为叙述的线索,串联文章内容,安排文章结构.它有时串联起几个不连贯的生活片段,共同表达一个主旨;有时饱含寓意,作为象征之"物"出现在文章中;有时...
  • 作者: 王高年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5-46
    摘要: 最近读到两篇文章,一篇是由丛连梅老师整理的《翟暾〈"简快议论文"写作练习〉课堂实录及点评》(以下称丛文),一篇是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老师撰写的《评中学作文"创新"教学"幼稚病"》(以下称徐文...
  • 作者: 曹勇军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47-49
    摘要: 校园里的格桐树已经有了亲切的树阴.高三复习到了最后两个月.掐指算算,还可以写三次作文.
  • 作者: 黄小娟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50-51
    摘要: 2007年,参加新课标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将面临最早的全新模式的高考,适合四省区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是以《2...
  • 作者: 冯永忠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52-53
    摘要: 命题趋势 一、形象 2006年高考中有8套试卷明确考查了"鉴赏形象"这个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意象和意境的鉴赏上.
  • 作者: 谢步勇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56-57
    摘要: 一、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 作者: 张志坚 饶晔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58-59
    摘要: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者: 金泽世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59
    摘要: 一、古今异义不分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译文: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句话翻译不准确,句中 "卑鄙"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在现代汉语...
  • 作者:
    发表期刊: 2006年12期
    页码:  封4
    摘要: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基本信息

刊名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主编 徐永平
曾用名 语文教学通讯B
主办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教委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4-6097 CN 14-1017/G4
邮编 030024 电子邮箱 txb@ywtd.com.cn
电话 0351-6378140 网址 www.ywtd.cn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评价信息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