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虽然采用常规的热反应蒸发法就可以在约350 ℃的玻璃基底上制备出性能优良的In2O3∶Mo(IMO)薄膜,但是随着基底温度的降低,IMO薄膜的电导率和可见光透射比都迅速减小.通过高频放电在反应气体中加入O3后,可以在室温下将In充分氧化成In2O3,极大地改善了IMO薄膜的透明性.而且,IMO薄膜的结晶程度也得到了小幅度提高,这有利于提高薄膜电导率.在不加热基底的情况下(约30℃),制备的约400 nm厚的IMO薄膜的电阻率小于5×10-2Ω*cm;在基底温度为100 ℃时电阻率可以小于2×10-3Ω*cm;同时它们在可见光区域的总平均透射比(含1.2 mm厚载玻片基底)都超过0.8.
推荐文章
等离子体增强反应蒸发沉积的氟掺杂氧化铟薄膜的性质
透明导电薄膜
氟掺杂
等离子体增强反应蒸发沉积
大面积F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掺氟氧化锡
透明导电薄膜
太阳能电池
非晶IGZO透明导电薄膜的L-MBE制备
非晶IGZO
透明导电薄膜
L-MBE
溶胶-凝胶法制备ZAO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进展
溶胶-凝胶法
氧化锌铝(ZAO)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臭氧在热反应蒸发法低温制备透明导电薄膜IMO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掺钼氧化铟 反应蒸发 臭氧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62,2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84.1
字数 34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126.2001.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杰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79 645 12.0 22.0
2 华中一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51 348 11.0 15.0
3 杨锡良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22 512 13.0 22.0
4 章壮健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41 667 16.0 24.0
5 孟扬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6 180 5.0 6.0
6 陈华仙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5 181 5.0 5.0
7 蒋益明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45 486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透明导电薄膜
掺钼氧化铟
反应蒸发
臭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月刊
1672-7126
11-5177/TB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9号楼614室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8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99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