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灰树花是药食两用真菌,富含多糖、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可用液体深层发酵大规模生产.本试验研究分析了文献报导的营养因子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并选择得到各因子及水平.以菌丝干重作为试验指标,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了优化培养基的组成为:马铃薯 250g/葡萄糖 30g,麸皮 20~ 35g,酵母膏 1.0~ 2.5g,磷酸二氢钾取 2~ 5g,硫酸镁取 0.5~ 2g,水 1L,菌丝生物量干重为 19.7g/L.方差分析表明混合碳源的浓度比对试验指标有显著影响.与文献结论进行了对比,得到不同结论.
推荐文章
泰山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海藻糖的提取
灰树花
发酵培养基
蒽酮-硫酸法
海藻糖
灰树花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培养基及条件优化
灰树花
液体发酵
β-葡萄糖苷酶
胞内多糖
响应面
发酵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灰树花 发酵 培养基 优化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2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39.5
字数 2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630.2003.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达明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72 701 15.0 23.0
2 刘伟民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50 496 13.0 20.0
3 陈力宏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2 61 3.0 7.0
4 陈庶来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7 155 5.0 7.0
5 蔡蕾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 2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6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0(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树花
发酵
培养基
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