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野生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CCTCC M201005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和甲基磺酸乙酯逐级诱变,获得一株絮凝剂高产菌XMU-YH1111,通过条件优化实验,获得突变株XMU-YH1111合成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发酵条件:葡萄糖为碳源,尿素和酵母膏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 4~8,种子最佳种龄16 h,接种量5%,发酵罐通风量1 l/(L·min),搅拌转速100r/min.在此发酵条件下,絮凝活性最高可达到892 U/mL,比原出发菌株CCTCCM201005的絮凝活性提高2倍以上.
推荐文章
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
离子注入
微生物絮凝剂
诱变选育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N+注入诱变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和絮凝形态的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絮凝形态
ζ电位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蔗汁澄清的应用探索
紫外诱变
生物絮凝剂
甘蔗中和汁
澄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的选育
来源期刊 工业微生物 学科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谷氨酸棒杆菌 诱变 发酵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0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678.2004.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英华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73 723 13.0 23.0
2 何宁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33 459 11.0 20.0
3 李清彪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87 1705 21.0 39.0
4 邓旭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31 836 16.0 28.0
5 孙道华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32 534 13.0 22.0
6 吴海军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絮凝剂
谷氨酸棒杆菌
诱变
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微生物
双月刊
1001-6678
31-1438/Q
16开
上海桂平路353号
4-596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7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1120
相关基金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申报项目有农业、环保、机电、海洋、生物、新材料等10多种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