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和消声器静态传声损失,基于消除传声器头部栅格气流自噪声和气流源中本底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测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的方法.对穿孔管消声单元在不同结构尺寸和气流速度下进行了气流再生噪声测鼍,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再牛噪声总声功率随穿孔直径、穿孔率、穿孔部分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声模态数值计算和试验对比发现声模态频率和气流再生噪声峰值频率一致,进一步的流场数值计算表明,流体剪切层的不稳定产生了气流噪声,激起了穿孔管消声单元空腔的声模态,导致气流再生噪声增大.揭示了穿孔管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的产生机理,为优化消声器内部流场、抑制气流再生噪声和提高动态消声性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推荐文章
共振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发生机理研究
内燃机
消声器
共振腔
气流再生噪声
柴油机消声器基本消声单元消声特性研究
排气消声器
传递损失
GT-Power
抗性消声器单元气流二次噪声的仿真分析
抗性消声器
影响规律
二次噪声
间歇性排气噪声产生机理及其特性的研究
排气噪声
机理
频谱特性
冲击噪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穿孔管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产生机理
来源期刊 内燃机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消声单元 穿孔管 气流再生噪声 机理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2-45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4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兆祥 164 2142 25.0 39.0
2 杨杰 11 60 4.0 7.0
3 赵海军 7 82 4.0 7.0
4 李沛然 10 97 6.0 9.0
5 赵世举 3 5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声单元
穿孔管
气流再生噪声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燃机学报
双月刊
1000-0909
12-1086/TK
大16开
天津市卫津路92号
6-7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4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