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桩网复合地基垫层与填土中的土拱对桩顶应力调节和沉降控制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比现有桩网复 合地基桩顶土拱效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单桩数值模拟和数学解析,对桩顶土拱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桩顶土拱区域内的主应力迹线是一族自桩顶平面向上曲率逐渐增大的变曲率曲线,其中,接近桩帽边缘的一条主应力迹线线形近似于抛物线,该抛物线决定了成拱高度.同时,土拱高度与填土摩擦角有关,摩擦角越大,成拱高度越大,通常路基中成拱高度约为一倍桩间净距最大值.提出桩顶压力或桩间土压力计算的球孔扩张模型和抛物线拱模型计算方法.对比显示,这些计算方法所得的桩顶压力或桩间土压力更符合现场实 测结果.
推荐文章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确定
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考虑桩土差异沉降影响的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方法
桩网复合地基或路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相互作用
桩土差异沉降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现场试验研究
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沉降
荷载传递
桩土应力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网复合地基桩顶土拱形态分析
来源期刊 铁道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 主应力迹线 抛物线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铁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7
页数 分类号 U213.1
字数 61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1.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建林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3 511 13.0 18.0
2 赵国堂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6 308 8.0 16.0
6 刘俊飞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5 203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5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
主应力迹线
抛物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学报
月刊
1001-8360
11-2104/U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10号
2-30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5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