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褐藻胶植物肠溶硬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胶囊进行成囊性、脆碎性、崩解时限、灼烧残渣等理化指标的测定.根据传统明胶硬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褐藻胶凝胶特性,实验确定褐藻胶肠溶硬胶囊工艺流程为溶胶、制胚、钙化、干燥、拔壳等,其中钙化过程中使用CaCl2溶液对褐藻胶胶囊毛胚进行直接钙化,使其形成酸不溶性凝胶,从而使褐藻胶胶囊具备肠溶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以8cP褐藻胶为原料,胶液浓度12%,甘油添加量3%,2% CaCl2溶液钙化15s,胶囊含水量为15%.制备出胶囊的成囊性、脆碎性均符合药典对硬胶囊的要求,且在人工胃液中2h不溶,肠液中崩解时限为43±1min,完全符合药典对肠溶胶囊的要求.
推荐文章
从海带中提取褐藻糖胶工艺的研究
海带
褐藻糖胶
提取工艺
肠靶向海藻酸钙基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性能研究
微胶囊
肠靶向
控制释放
海藻酸钙
微流体学
药物
传质
玉米醇溶蛋白硬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硬胶囊
正交试验
醇溶蛋白
绿色健康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奥美拉唑
挤出-滚圆法
丙烯酸树脂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片
体外释放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褐藻胶植物肠溶硬胶囊的制备技术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硬胶囊 褐藻胶 正交实验 肠溶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323
页数 分类号 TS20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昕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5 719 16.0 24.0
2 许加超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8 548 13.0 21.0
3 张东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 56 4.0 7.0
4 刘天中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6 28 4.0 5.0
5 张朝晖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 6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硬胶囊
褐藻胶
正交实验
肠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