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控制3个蕉类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个蕉类品种果实PpO的最适pH与pH稳定性、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PO最适pH分别为8.5、6.5、6.5;pH稳定性范围都在pH 6.0~11.0;PPO最适温度分别是60、30、30℃;PPO的耐热性表现为威廉斯蕉PPO>粉蕉PPO>大蕉PPO;威廉斯蕉PPO活性的最佳抑制剂是盐酸-L-半胱氨酸,其次是抗坏血酸,再次是NaHSO3;大蕉、粉蕉JPO活性的最佳抑制剂都是抗坏血酸,其次是NaHSO3、盐酸-L-半胱氨酸.[结论]3个蕉类品种中威廉斯蕉PPO的耐热性最高,威廉斯蕉、大蕉及粉蕉PPO的化学抑制剂基本一致.
推荐文章
枣果实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枣果实
多酚氧化酶
酚类物质
5个费约果品种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比较
费约果
果实
多酚物质
铁离子还原能力
佛手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佛手瓜
多酚氧化酶
相对活性
抑制剂
橄榄果实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橄榄
多酚氧化酶
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个蕉类品种果实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蕉类品种 多酚氧化酶 特性
年,卷(期) 2011,(22)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09-13512
页数 分类号 S668.1
字数 44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22.0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静婕 26 185 7.0 12.0
2 杨昌鹏 广西大学农学院 117 848 14.0 24.0
4 陈智理 42 301 11.0 14.0
5 李健 广西大学农学院 57 290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蕉类品种
多酚氧化酶
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