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时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太过重视感性认识而轻视理性分析了.比如,学习《乡愁》后,学生就只留下诸如思乡、爱国等空泛的感受,而不知余光中是如何把这些情感浸润于诗行里;学习杨绛的《老王》后,学生最后也只是得到了一次"善"的洗礼和道德的教化,而对文本是如何表达"善"的却无所认识.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应该如何避免学生不以仰望的姿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探微
来源期刊 语文教学通讯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杜甫 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理性分析 余光中 感性认识 学习 睡眠 文本 杨绛
年,卷(期) 2012,(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华 1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杜甫
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理性分析
余光中
感性认识
学习
睡眠
文本
杨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
月刊
1004-6097
14-1017/G4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语文报信箱《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