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实验采用持续时间为微秒级、放电电流为100 A~300 A的单脉冲电源形式,设计了三种不同锥角的铝电极.通过朗缪尔探针法测量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相关参数,讨论了电极锥角对真空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生成特性的影响.由于爬距相同时沿面放电的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探针法无法准确测得等离子体参数.本实验采用OPT101光电转化芯片对真空沿面放电瞬间的电弧发光强度进行测量,并通过双缝法对放电路径进行了筛选,从而保证探针法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阴极锥角越小,阴极三结合点处电场强度越大,越容易发生沿面放电;阴极三结合点处电场强度越大、阴极三结合点的分布范围越大,沿面放电得到的主放电电流越大,最终测得的等离子体密度也越大.
推荐文章
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x还原特性试验研究
等离子体
单电极尖端放电
极间电压
尖端距离
新型电极等离子体放电制备磁性液体最优放电条件的研究
磁性液体
等离子体放电
新型电极
放电均匀性
EAST等离子体放电涡流计算
EAST
感应涡流
等离子体
图像处理
真空室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的实验研究
等离子体
单探针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极锥角对真空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生成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真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真空 沿面放电 探针法 等离子体 电极锥角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测量与控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7|TM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德金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4 6 2.0 2.0
2 刘文正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2 93 5.0 8.0
3 王浩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8 102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真空
沿面放电
探针法
等离子体
电极锥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真空
双月刊
1002-0322
21-1174/TB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万柳塘路2号
8-3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