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获得茶叶梗固态发酵产单宁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结合中心组合设计建立茶叶梗固态发酵产单宁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探讨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对单宁酶活力的影响:NH4Cl添加量大于盐溶液pH.优化出的最佳条件是:NH4Cl添加量5.69%、盐溶液pH6.06,在此条件下酶活达到56.7 U/gds(全称为U/g dry substrate,即每克干基质对应的酶活).验证试验获得的试验值与模型的预测值(55.58 U/gds)基本相符,表明用响应面建立的模型适合于茶叶梗固态发酵工艺.
推荐文章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发酵工艺
植物乳杆菌
亚油酸异构酶
响应面分析
混料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大黄药渣固态发酵生产漆酶的工艺
大黄药渣
固态发酵
漆酶
混料设计
中心组合设计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Thalassospira sp. Fjfst-332产κ-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
海旋菌Thalassospira sp. Fjfst-332
κ-卡拉胶酶
响应面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茶叶梗固态发酵产单宁酶的响应面法优化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响应面 中心组合设计 单宁酶 茶叶梗 固态发酵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响应面
中心组合设计
单宁酶
茶叶梗
固态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