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改进滴定碘法应用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测定,并与碘滴定法和硅钼兰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几种常用方法的测定结果略有差异,《食品添加剂手册》中的碘滴定法由于溶液混浊影响终点判断,导致结果偏高,重现性较差;硅钼兰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但需要试剂多,测定周期长;滴定碘法与GB 16314-1996中方法的测定结果在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由于滴定碘法中淀粉指示剂变色更明显,易于判断滴定终点,方法的精密度更高,且简单快速,可用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的日常检测.
推荐文章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脂肪酶
酯化
非水相
L-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
抗坏血酸
酯化反应
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棕榈酰氯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合成
抗氧化性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测定方法的比较
来源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测定方法 比较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质量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2.3
字数 26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5 109 5.0 9.0
2 司徒满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5 20 3.0 3.0
3 杜淑霞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3 114 6.0 9.0
4 滕晓焕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2 4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测定方法
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粮油食品科技
双月刊
1007-7561
11-3863/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82-790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0026
论文1v1指导